2023年10月22日下午,本学期“通识教育系列讲座”第七讲《城市与文化遗产:合肥城市的历史变迁》在中国科大东区5204顺利举办。本次讲座为通识课程《城市与文化遗产》的公开课,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夏增民主讲,。讲座内容为同学们展示了合肥城市发展的前世今生,增加了同学们对于大学所在城市历史的了解与归属感。
讲座伊始,夏老师抛出“何以‘合肥’”的问题,带领同学们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梳理了《史记》《汉书》等文献中的地理志部分,以及《水经注》这一古代中国地理名著中有关“合肥”的内容,辨析了关于“合肥”地名由来的各家观点。通过对合肥地名的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古代的水陆交通情况以及合肥在当时区域交通中的地位。丰富的历史地图,详细的对比分析,夏老师的讲述引经据典,兼具趣味与知识性,激发了同学极大的兴趣。
随后,夏老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趣讲三国演义中的江淮吴楚交汇之地——合肥,从地貌、水系的角度分析了合肥地理区位与曹魏、寿春、江东的战略关系,解释了为什么孙权攻不下合肥的历史地理原因:合肥西有大别山余脉环抱,东有白马、青阳诸山,北依江淮丘陵,仅南边一个方向面临巢湖,这就是说,江东只能由南方出发来,进攻方向很难更改。而曹魏军队以寿春为大本营,可向南方向三面包抄;再加上曹魏在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芍陂屯田,就近防守、就近补给,战线大大缩短,在战略布置上更胜一筹。
讲座结束之后,大家意犹未尽,夏老师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大学就读的四年时间,多在城市里走一走,感受历史的厚重、城市的魅力。中国的过去故事、中国的人文情怀,都在城市的一砖一瓦中,等待后人踏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