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通识教育系列讲座第30讲《安得长绳羁玉兔——中国家兔起源考证》于科大东区第二教学楼2106教室举办。本次讲座由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副研究员王娟老师主讲,讲座通过详尽解答生活中饶有趣味的问题,深入探索家兔的驯化历史,吸引了校内诸多同学前来学习。
讲座伊始,王老师以“安得长绳羁玉兔”的来源《中秋》这首诗引入,提前带领同学们感受中秋佳节的景象和氛围。她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一养兔大国,家兔是当今我国一种常见的家畜,也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
由于关于中国家兔从何而来,至今依然没有定论。王老师从古生物学和动物考古学、分子生物学、历史文献学三个角度切入,向同学们分享了“本土说”、“欧源说”和“亚源说”等国内关于中国家兔起源主流观点,并对其主要论据进行展示。从古生物学和动物考古学角度来看,我国目前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经过科学鉴定的兔科动物骨骼遗存(半化石)中尚未发现穴兔。从生物分子学角度来看,中国家兔起源的“本土说”已经可以基本排除,但中国家兔的起源是野生穴兔引入我国后驯化而来还是直接引入欧洲家兔,还有待深入研究。从历史文献学角度来看,不能仅凭相似的外形特征就将古籍中的白兔和中国白兔相关联,但明代中期之后史料中的白兔可能确是白色家兔,并和中国白兔或四川白兔有关。
讲座最后,王老师根据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线索,对中国家兔的起源、家兔引入中国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家兔在中国的传播和地方品种的形成做出推测。她认为,主流观点的论据不足以支撑其中国家兔源自本土已灭绝的或先秦时期引入我国的野生穴兔的论点。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论据饱满,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使复杂的学术研究变得直观易懂,令同学们走进了一段风趣幽默的历史探秘之旅。王老师祝福道,学术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保持好奇心和幽默感,就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